1. 首页 > 星座生肖 > 文章页面

惊蛰节气有什么来历(惊蛰节气知多少)

惊蛰,又称“启蛰”、“轰雷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通俗的说,它代表着春天正式来临的时候。惊蛰节气又称为“卯日”,是指太阳到达黄经0°时日,即公历的3月5日或6日。那么,惊蛰节气的来历又是什么呢? 惊蛰节气的名称源于《易经·乾卦》中的“惊蛰”,它道出“阳气已腾达,万物将要萌发,天地间便开始了春雷鸣动的时期”。同样在古代,惊蛰被视为春天开始的最后一道防线,意味着:在这个时期之前,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寒潮,冻害或者降雪,而从惊蛰开始,春天才真正降临。 古代的一些文献中,也有着惊蛰节气更为详细的记载。例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介绍,现在的惊蛰节气,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,随着气候的变化,古人对惊蛰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。另据《春秋经传·齐国之平公》的记载,惊蛰的出现,代表夏麦已经熟了,这时候可以开始播种早稻,并且开坑种药草。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,惊蛰节气在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,代表着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重要变化,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 除了它在农业和天文学上的意义,惊蛰节气在文化和民俗上也有着独特的表现。例如,现在有很多地方会在惊蛰这一天,举行打春联、贴春联的活动,祈求“新年新气象,创业有新发展”。还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放风筝、挂桃花、吃断桥辣酱等一系列与春天有关的活动。 总的来说,惊蛰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具有特色、而且极其重要的节气,不仅代表着春天的来临,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农业和自然变化的敏感与重视。即使在现代,惊蛰节气仍然被广泛地接受和庆祝,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联系我们

Q Q:

微信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微信